紅樓夢中《芙蓉女兒誄》是誰作的?背後有何深意? - 紅樓夢典故

站內查詢

關鍵詞:

紅樓夢典故

紅樓夢中《芙蓉女兒誄》是誰作的?背後有何深意?

林黛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跟著紅樓夢網小編一起探尋。

晴雯死後,賈寶玉作《芙蓉女兒誄》祭奠她,不想被林黛玉旁聽。二人關於內容有了一番探討,得到了一份意外的結果。

(第七十九回)黛玉道:「……什麼『紅綃帳裡,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女兒薄命。』這一聯意思卻好,只是『紅綃帳裡』未免熟濫些……咱們如今都系霞影紗糊的窗隔,何不說『茜紗窗下,公子多情』呢?」寶玉聽了,不禁跌足笑道:「好極,是極!到底是你想得出,說得出。可知天下古今現成的好景妙事盡多,只是愚人蠢子說不出想不出罷了。但只一件:雖然這一改新妙之極,但你居此則可,在我實不敢當。」說著,又接連說了一二十句「不敢」。黛玉笑道:「何妨。我的窗即可為你之窗,何必分晰得如此生疏……」寶玉道:「我又有了,這一改可妥當了。莫若說:『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黛玉聽了,忡然變色,心中雖有無限的狐疑亂擬,外面卻不肯露出,反連忙含笑點頭稱妙,說:「果然改得好。再不必亂改了……」

《芙蓉女兒誄》原文「紅綃帳裡」,賈寶玉講述與晴雯的閨房之情,並無不可。也適合賈寶玉對丫頭晴雯的悼念。

林黛玉追求完美,認為「紅綃帳裡」太俗氣,唐突了晴雯的清白,不如改成「茜紗窗下,我本無緣」。找你找出軟煙羅後,賈家的窗紗都已經更換。

不過,林黛玉的更改,將「紅綃帳裡」活色生香房闈,換成「茜紗窗下」紅袖添香日常,境界固然高得多,將公子與丫頭的關係昇華,迥然不俗,卻也少了日常的煙火氣,淡化了賈寶玉和晴雯旖旎的情愫。

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賈政對瀟湘館很滿意,當初就說「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讀書,不枉虛此一生」, 曹雪芹借此表達賈政贊同寶黛姻緣的立場,認為賈寶玉若能娶林黛玉為妻,不枉虛此一生。

「窗下」在古人筆下也與詩書琴棋、紅袖添香相關。古人的書桌大多設在窗下,丈夫讀書,妻子紅袖添香,正是天作之合。

林黛玉將「紅綃帳裡」改為「茜紗窗下」,確是妙筆。賈寶玉認為自己不配如此高雅,覺得換成林黛玉更合適,「茜紗窗」是銀紅窗紗,瀟湘館如此,怡紅院並不是銀紅色窗紗。

二人不斷推敲,誄文也就被改成「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結果林黛玉一聽之下,「忡然變色」,立即打斷了對話,不再深入糾纏下去。

林黛玉「忡然變色」,皆因賈寶玉修改後的誄文,已經不是祭奠晴雯,而是「祭奠」她自己的意思。

古代社會階級森嚴,主奴之間不能你我稱呼。晴雯是丫頭,沒資格與賈寶玉你我相稱。所以原文是「紅綃帳裡,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女兒薄命」。公子和女兒是形容主奴關係的。

「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公子成了「我」,女兒成了「卿」,這是夫妻和情人之間才有的稱呼。如此一改,晴雯就不配了,賈寶玉的祭文換了「主人」,成為祭奠妻子和愛人。

茜紗窗是林黛玉所有,寶黛互相將對方當成今生伴侶,賈寶玉祭奠的人只能是林黛玉。這是林黛玉「忡然變色」的原因。

甄士隱在解讀《好了歌》時有「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講的就是[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愛,倏痛倏悲,纏綿不了。(脂硯齋)]

林黛玉在《葬花吟》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說明日後收葬林黛玉的並不是賈寶玉,也是二人姻緣不成的意思。

「黃土隴中,卿何薄命」影射林黛玉被草草收葬,客死異鄉之意。「草草」未必是簡陋,而是真心與無心之分。賈寶玉收葬林黛玉,自然不會草草,更不會隨便埋葬「黃土壟中」。但別人埋葬,則會有諸般不如意,全在一心之別。

林黛玉忡然變色,皆因誄文說中她心中忌憚處和每日之憂心。《芙蓉女兒誄》經此一改,徹底成為祭奠林黛玉為主的祭文。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