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這個似乎與賈府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老太太,在《紅樓夢》中有著不一般的意義。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紅樓夢網小編一起看下去。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有一個小細節可能很多人以為只是古今表達不同,殊不知卻是曹雪芹有意為之。本文要說的就是「莊家人」。
(第三十九回)劉姥姥因上次來過,知道平兒的身份,忙跳下地來問「姑娘好」,又說:「家裡都問好。早要來請姑奶奶的安看姑娘來的,因為莊家忙……」劉姥姥笑道:「我們生來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來是享福的。若我們也這樣,那些莊家活也沒人做了。」
莊家人,很容易讓人想到「莊稼人」,但兩者迥然不同。不可混為一談。
莊稼人就是指種地的農民。古人說「士農工商」,如果認為「農」是農民是不對的。那時候的普通農民並不多。大多是地主的佃戶和佃農。
「農」其實指地主階級,或者耕讀傳家的地主階層。他們才有地位。像劉姥姥這樣屬於農,卻不屬於被尊敬的階層。他們是「莊戶人家」。
莊家人,是莊稼人,卻不全是莊稼人。古人大多散居,幾戶人家湊一起就算一個「村、屯」了。
但有些地方的農民聚集在一起,形成村莊。不光是生活,還要形成互通有無的場所,以及裡正等基層行政管轄。最主要是互相照顧,保證安全,有自衛能力的才叫「莊」。
《水滸傳》中的祝家莊、扈家莊和李家莊等不叫「村」,都是這一類。
莊家人未必都種地,也有打鐵、打獵、捕魚、販賣等手工業和半農半商的小商人等。劉姥姥說自己是莊家人,就是莊戶人家。
當然,她家是種地的不假。她說自己確有莊稼人的意思。但前提「莊」是莊,需要定時出徭役。「家」是家,更需要勞作操持,莊稼人種地只屬於家裡活兒的一種。
介紹完「莊家人」,就明白曹雪芹寫劉姥姥莊家人,不止寫她是莊稼人。這主要為後文酒令做鋪墊。
(第四十一回)鴛鴦笑道:「左邊『四四』是個人。」劉姥姥聽了,想了半日,說道:「是個莊家人罷。」眾人哄堂笑了。賈母笑道:「說得好,就是這樣說。」劉姥姥也笑道:「我們莊家人,不過是現成的本色,眾位別笑。」鴛鴦道:「中間『三四』綠配紅。」劉姥姥道:「大火燒了毛毛蟲。」眾人笑道:「這是有的,還說你的本色。」鴛鴦道:「右邊『四』真好看。」劉姥姥道:「一個蘿蔔一頭蒜。」眾人又笑了。鴛鴦笑道:「湊成便是一枝花。」劉姥姥兩隻手比著,說道:「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眾人大笑起來。
劉姥姥不會酒令。她說,更多是曹雪芹說。劉姥姥的酒令飽含深意,尤其這句「是個莊家人(罷)」,更是寓意深刻。大體會有三個意思。就在這「莊家人」三個字裡。
首先,「人」時人,非人!
劉姥姥說「是個莊家人罷」,對應鴛鴦發出來的「人」牌,契合她知恩圖報,有情有義的人性。
劉姥姥與巧姐日後[留餘慶],是最樸素的投桃報李的社會價值觀。劉姥姥得了恩情,回報給榮國府的嫡長孫女,以德報德,彰顯人性光輝。
可是巧姐日後遭遇「狠舅奸兄」,要從賈芸求職求助舅舅卜世仁,卻因舅舅怕受連累將外甥拒之門外看起。巧姐的舅舅王仁也是擔心被罪臣之後的外甥女連累,將她拒之門外。
王仁是「忘人」,卜世仁是「不是人」,對照的就是劉姥姥的「人」!
其次,「家」不是家。
家指親情,但從卜世仁到王仁,心中沒有一絲一毫的親情。
賈芸在走投無路遇見的倪二,巧姐走投無路時巧遇劉姥姥。沒有血緣關係的反而是「人」!一家人的舅舅,卻「不是人」。
人性在利益面前淡薄如水,讓人心灰意冷。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當然,「家」也預示巧姐日後被劉姥姥收養,嫁給板兒做了男耕女織的「莊戶人家」。這是後話。
最後,「莊」才是莊。
「莊」是村莊,代表劉姥姥的樸素價值觀。與賈府的「朱門紅樓」對照。越發顯得富貴擾人,人情淡薄。
莊家人為一日三餐忙活,賈家人也為一日三餐忙活。究竟誰更快樂?是曹雪芹留下的辯證思想。
「莊」也是提醒賈家自救的方式是回歸本質。放棄富貴傳家,做一個耕讀傳家的老實本分人。對照秦可卿死後托夢兩件事。如果賈家早年就像秦可卿所想,甘心被皇帝「杯酒釋兵權」,也不至於落得最後慘狀。
當然,李紈住在稻香村也算「莊」。抄家後李紈母子「耕讀傳家」,才有賈蘭金榜題名再次崛起。
「莊」是賈家希望,又是賈家之絕望。
何為「莊」?金鴛鴦三宣牙牌令,「牙牌」就有莊家。「莊」往往會通吃,所謂逢賭必輸。控制全局的就是莊。
賈家抄家這件事,背後的莊毋庸置疑是皇帝。賈家不過是局中人,最後輸得一乾二淨。
劉姥姥說「一頭蘿蔔一頭蒜」。蘿蔔是皇帝,賈家是蒜瓣。
劉姥姥還說「大火燒了毛毛蟲」,賈家本該「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結果大禍臨頭徹底被「燒」死。這把「火」就是坐「莊」的皇帝帶給賈家的大禍。
綜上,「莊家人」並非字面那麼簡單。更不應該改成「莊稼人」,否則意義大打折扣,錯上加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