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吟》賞析專輯
《紅樓夢》詩詞鑒賞——葬花吟
節選自《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中華書局2001年版)。
在長篇小說《紅樓夢》中,除小說的主體文字外,還包含有詩、詞、曲、賦、誄、贊等多種文學樣式,可以說它是眾體兼備。這裡所選是小說中一些人物所作的詩詞。人們稱讚作者曹雪芹是「按頭制帽」,這些詩詞的內容和藝術風格都符合人物的各自身份,並恰當地體現了人物不同的處境、心理和性格特點。
葬花吟(第二十七回)
林黛玉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2?
游絲軟系飄春榭3,落絮4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5;
手把6花鋤出繡簾,忍7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2,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3。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4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5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肋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6?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7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8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9收葬,未卜十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2〔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這兩句或受李賀詩「飛香走紅滿天春」(《上雲樂》)的啟發。
3〔榭〕築在台上的房子。
4〔絮〕柳絮、柳花。
5〔無釋處〕沒有排遣的地方。
6〔把〕拿。
7〔忍〕豈忍。
〔榆莢〕榆樹的實。榆未生葉時先生莢,色淡黃,像是成串的錢,俗稱榆錢。
2〔芳菲〕花草香茂。
3〔灑上空枝見血痕〕與兩個傳說有關:一、湘妃哭舜,泣血染竹枝成斑。所以黛玉號「瀟湘妃子」。二、蜀帝魂化杜鵑鳥,啼血染花枝,花即杜鵑花。所以下句接言「杜鵑」。
4〔底〕何,什麼。
5〔知是〕哪裡知道是……還是……。
6〔香丘〕香墳,指花塚。以花擬人,所以下句用「艷骨」。
7〔一抔(pou)〕一捧。因《漢書》中曾用「取長陵一抔土」來表示開掘陵墓,後人(如唐代駱賓王)就以「一抔之土」稱墳墓。這裡用以指花塚。
8〔污淖〕被污穢的泥水所弄髒。
9〔儂〕「我」的俗語,吳地樂府民歌中多用。
十〔卜〕預知。
【鑒賞】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歎身世遭遇的代表作,也是作者曹雪芹藉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兒誄》一樣,是作者用力摹寫的文字。這首風格上倣傚初唐體的歌行,抒情淋漓盡致,在藝術上是很成功的。
這首詩並非一味哀傷淒惻,其中仍然有著一種抑塞不平之氣。「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就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豈不是對長期迫害著她的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控訴?「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則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願受辱被污、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這些,才是它的思想價值之所在。
此詩風格上所倣傚的初唐體歌行,是一種流行的通俗詩體,遣詞淺顯流暢,音節迴環覆疊,抒情淋漓酣暢。如初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中「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之類,都足以讓曹雪芹在創作《葬花吟》上取法利用。至於葬花情節,明唐寅有將牡丹花「盛以錦囊,葬於藥欄東畔」事,雪芹祖父曹寅有「百年孤塚葬桃花」詩句,也都能啟發作者的想像構思。但《紅樓夢》一經問世,黛玉葬花就幾乎完全取代了以前類似的種種描述文字,這也可見其藝術上的成功。
螃蟹詠(第三十八回)
薛寶釵
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2盼重陽3。
眼前道路無經緯4,皮裡春秋空黑黃5!
酒未敵腥6還用菊7,性防積冷8定須姜。
於今落釜9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靄〕雲氣。這裡指桂花香氣。
2〔長安涎口〕京都裡的饞嘴。佳節吃蟹是豪門貴族的習好,故舉長
安為說。
3〔盼重陽〕《紅樓夢》詩多含隱義,菊花詩與蟹詩共十五首,明寫出「重陽」的三首,即寶釵所作的三首。這很值得注意。正如「清明涕送江邊望」、「清明妝點最堪宜」等詩句,看來與探春後來遠嫁的時節有關一樣(參見其「圖冊判詞」及「春燈謎」),寶釵始言「重陽會有期」,繼言「聊以慰重陽」,這裡又說「涎口盼重陽」。可見,「重陽」當與後半部佚稿中寫寶釵的某一情節有關。
4〔眼前道路無經緯〕蟹橫行,所以眼前的道路是直是橫,它是不管的。經緯,原指織機上的直線與橫線,此處指道路的縱橫。
5〔皮裡春秋空黑黃〕蟹有殼無皮,「皮裡」就是殼裡,即肚子裡。活蟹的膏有黃的黑的不同的顏色,故以「春秋」說花色不同。又「皮裡春秋」是成語,出自《晉書·褚裒傳》:褚裒為人外表上不露好惡,不肯隨便表示贊成或反對,而心裡卻存著褒貶。所以有人說他「有皮裡陽秋」。《春秋》原是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之書改訂而成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文字簡短,前人以為其字字深藏褒貶。因晉簡文帝后名春,晉人避諱,以「陽」代「春」,故這一成語亦作「皮裡陽秋」。後多用以說人心機詭深,而不動聲色。空黑黃,就是花樣多也徒勞的意思,因蟹不免被人煮食。
6〔敵腥〕抵消腥氣。
7〔用菊〕指所飲非平常的酒,而是菊花酒。傳說重陽飲菊花酒可辟除惡氣。
8〔性防積冷〕蟹性寒,食之須防積冷。
9〔落釜〕放到鍋子裡去煮。
〔成何益〕意謂橫行和詭計又有何用。
〔月浦〕有月光的水邊,指蟹原來生長處。詩中常以「月」點秋季。
〔空餘禾黍香〕就蟹而言,既被人所食,禾黍香已與它無關。唐代陸龜蒙《蟹志》:「蟹始窟穴於沮洳(juru)中,秋冬至,必大出,江東人云,稻之登也。」又宋代傅肱《蟹譜》:「秋冬之交,稻粱已足……江俗呼為『樂蟹』,最號肥美。」
【鑒賞】
《紅樓夢》中,作者有些想說又不敢直說的「傷時罵世」的話,往往是通過借題發揮來表達的,如寶釵此詩即是。小說中有一段值得注意的話,就是眾人的評論:「這是食螃蟹絕唱!這些小題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這裡明白地告訴我們兩點:一、以小寓大——《紅樓夢》常借兒女之情的瑣事,寄托政治、社會的大感慨;二、旨在罵世。所以此詩可視作一首以閒吟景物的外衣偽裝起來的政治諷刺詩。
全詩譏刺現實黑暗政治中醜惡人物的犀利鋒芒集中於第二聯:「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它不僅作為小說中賈雨村之流政治掮客、官場賭棍的畫像十分惟肖,就是拿它贈給歷來的一切慣於搞陰謀詭計的野心家、兩面派,也是非常適合的。他們總是心懷叵測,橫行一時,背離正道,走到斜路上去,結果都是機關算盡,卻逃脫不了滅亡的下場。所以,小說中特地強調:「看到這裡,眾人不禁叫絕。寶玉道:『罵得痛快!我的詩也該燒了。』」
此詩出自寶釵之手,與小說塑造的人物性格、修養也是協調的。寶釵博學多才,精通世故人情,作詩含蓄老練,蘊藏深厚;為人雖隨分從時,平和寬容,卻絕不軟弱糊塗。她是個很有心機,必要時也能有口角鋒芒的強者。這樣的人,吟出這樣的詩來,是非常合理的。
柳絮詞(第七十回)
唐多令
林黛玉
粉墮百花洲2,香殘燕子樓3。一團團、逐對成毬4。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5!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歎今生、誰拾誰收6!嫁與東風春不管7:憑爾去,忍淹留8!
〔粉墮〕與下句的「香殘」都指柳絮墮枝飄殘,亦可隱喻女子的死亡。粉,指柳絮的花粉。
2〔百花洲〕《大清一統志》:「百花洲在姑蘇山上。姚廣孝詩:『水灩接橫塘,花多礙舟路。』」林黛玉是姑蘇人,藉以自況。
3〔燕子樓〕典用白居易《燕子樓三首並序》中唐代女子關盼盼居住燕子樓懷念舊情的事。後多用以泛說女子孤獨悲愁。又蘇軾《永遇樂》詞:「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故也用以說女子亡去。
4〔逐對成毬〕形容柳絮與柳絮碰到時,粘在一起。毬,即「球」,諧音「逑」。逑,配偶。這句是雙關語。
5〔空繾綣,說風流〕小說中多稱黛玉風流靈巧,詞句說,徒有才華。又「風流」亦言兒女情事,故兩句又是心事總成空的意思。繾綣,纏綿,情好而難分。風流,因柳絮隨風飄流而用此詞,說才華風度。
6〔誰拾誰收〕以柳絮飄落,無人收拾自比。
7〔嫁與東風春不管〕亦以柳絮被東風吹落,春天不管,自喻青春將逝而知己無法來過問。用唐代李賀《南園》詩「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詩意。
8〔憑爾去,忍淹留〕忍心看柳絮飄泊在外,久留不歸。寓意則寫黛玉生命將盡時,對知己的內心獨白:「時到如今,你忍心不回家來,我也只好任你去了!」
【鑒賞】
黛玉這首纏綿淒惻的詞,不但寄寓著她對自己不幸身世的深切哀愁,而且也有著那種預感到愛情理想行將破滅而發自內心的悲憤呼聲。全詞語多雙關,作者借柳絮隱說人事的用意十分明顯。如「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不但以柳絮之色白,比人因悲愁而青春老死,完全切合黛玉,而且也能與她曾自稱「草木之人」巧妙照應。
柳絮詞(第七十回)
如夢令
史湘雲
豈是繡絨殘吐2?捲起半簾香霧3。纖手自拈來,空使鵑啼燕妒4。且住,且住!莫放5春光別去!
〔繡絨〕喻柳花。
2〔殘吐〕借女子唾出的繡絨線頭,說柳絮因殘而離。詞寫春光尚在,所以說「豈是殘吐」。
3〔香霧〕喻飛絮濛濛。
4〔鵑啼燕妒〕以拈柳絮代表佔得了春光,所以說使春鳥產生妒忌。
5〔莫放〕南宋詞人辛棄疾《摸魚兒》詞:「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慇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寫蛛網沾住飛絮,希望留住春光,為這幾句所取意。
【鑒賞】
《柳絮詞》又都是每個人未來的自況。我們知道,湘雲後來與衛若蘭結合,新婚是美滿的。所以詞中不承認用以寄情的柳絮是衰殘景象。對於她的幸福,有人可能會觸痛傷感,有人可能會羨慕妒忌,這也是很自然的。她父母雙亡,寄居賈府,關心她終身大事的人可能少些,她自詡「纖手自拈來」,總是憑某種見面機會,以「金麒麟」為信物而湊成的。第十四回寫賓客為秦氏送殯時,曾介紹衛若蘭是「王孫公子」,即說湘雲《紅樓夢曲·樂中悲》中的所謂「才貌仙郎」。詞中從占春一轉而為惜春、留春,而且情緒上是那樣無可奈何,這正預示著她的所謂美滿婚姻也是好景不長的。
柳絮詞(第七十回)
南柯子
賈探春(上闋) 賈寶玉(下闋)
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2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3。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4。
〔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柳條雖然如縷如絲,卻難繫住柳絮,所以說「空掛」「徒垂」。纖纖縷、絡絡絲,喻柳條。
2〔綰(wǎn)系〕打成結把東西拴住。
3〔我自知〕等於說「人莫知」。植物抽葉開花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
4〔隔年期〕相隔一年才能見到,也就是說要等到柳絮再生出來。
【鑒賞】
探春後來遠嫁不歸的意思,已盡於前半闋四句之中。所謂白白掛縷垂絲,正好用以說親人不必徒然對她牽掛懸念,即《紅樓夢曲·分骨肉》中說的「告爹娘,休把兒懸念……奴去也,莫牽連」。這些話當然都不是對她所瞧不起、也不肯承認的生母趙姨娘說的。作者安排探春只寫了半首,正因為該說的已經說完。同時,探春的四句,如果用來說寶玉將來與黛玉生離死別,不是也同樣適合嗎?「空掛」「難羈」云云,若解作《紅樓夢曲·枉凝眉》中所預言的被羈留的寶玉對黛玉命運的「空勞牽掛」,不是也恰好嗎?是的。惟其如此,寶玉才「見沒完時,反倒動了興,開了機」,提筆將它續完。這一續,全首就都像是說寶玉的了:「落去」正可喻黛玉逝去,「休惜」猶言惜不得。「飛來」者,非魂即愁,夢中心頭,當然只有「自知」了。「鶯愁蝶倦晚芳時」,也正是「紅顏老死」之日。《葬花吟》中「明年花發雖可啄」,與這裡說「縱是明春再見」是一樣的意思。不過,「人去梁空巢也傾」說得顯露,「隔年期」說得隱曲,其實,也就是說,要與柳絮再見,除非它重生,要與人再見,除非是來世。總之,探春與寶玉若各自填詞,因同隱別離內容而難免措詞重複。現在,這樣處理,巧妙靈活,又不著痕跡。書中說寶玉自己該做的詞倒作不出來,這正是因為作者覺得沒有再另作的必要了。
柳絮詞(第七十回)
臨江仙
薛寶釵
白玉堂前春解舞9,東風捲得均勻十。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9〔春解舞〕春能跳舞,這是說柳花被春風吹散,像在翩翩起舞。
十〔均勻〕指舞姿柔美,緩急有度。
〔蜂圍蝶陣亂紛紛〕意思是成群蜂蝶紛紛追隨柳絮。
〔隨逝水〕落於水中,隨波流去。
〔委芳塵〕落於泥土中。委,棄。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意謂儘管柳絮隨風,忽聚忽分,柳樹依舊長條飄拂。
〔韶華休笑本無根〕意即休笑我,春光中的柳絮本是無根的。
〔頻借力〕指不斷地借助於風力。
〔青雲〕高天,也用以說名位高。如《史記·伯夷列傳》:「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
【鑒賞】
寶釵與黛玉這兩個人物的思想、性格是不同的。作者讓寶釵作歡娛之詞,來翻黛玉之所作情調纏綿悲慼的案,看上去只是寫詩詞吟詠上互相爭勝,實際上這是作者藉以刻畫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徵的一種藝術手段。
但是,作者所寫的釵、黛並非如續書中所寫的那樣,為了爭奪同一個婚姻對像而彼此成為情敵;作者也並不想通過他們的命運,來表現封建包辦婚姻的不合理;作者所描寫的寶黛悲劇是與全書表現封建大家庭敗亡的主題密切相關的。細看詞的雙關隱義,不難發現「蜂圍蝶陣亂紛紛」正是變故來臨時,大觀園紛亂情景的象徵。寶釵一向以高潔自持,「丑禍」當然不會沾惹到她的身上,何況她頗有處世的本領,所以詞中以「解舞」「均勻」自詡。黛玉就不同了,她不禁聚散的悲痛,就像落絮那樣「隨逝水」「委芳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