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果子狸 - 紅樓文化

站內查詢

關鍵詞:

紅樓文化

紅樓夢中的果子狸

《紅樓夢》七十五回寫到:「……尤氏早捧過一碗來,說是紅稻米粥。賈母接來吃了半碗,便吩咐:『將這粥送給鳳哥兒吃去,』又指著『這一碗筍和這一盤風醃果子狸給顰兒寶玉兩個吃去,那一碗肉給蘭小子吃去。』……」

這裡提的「風醃果子狸」的做法,我今天在《隨園食譜》中看到有記載說:「果子狸,鮮者難得。其醃干者,用蜜酒釀,蒸熟,快刀切片上桌。先用米汁水泡一日,去盡鹽穢。較火腿覺嫩而肥。」

據《辭海》(1989年版)「果子狸」條,「果子狸」生活在東南亞,以及長江流域,但從《隨園食譜》中「鮮者難得」的抱怨來看,幾百年前,果子狸在南方餮饕族的威脅下,活得已經比較狼狽了。其實果子狸入菜的記載還應更早。宋朝的時候,趙構跑到杭州定都,驚魂甫定,不免又起了花花腸子,不過趙構生理方面有點毛病,荒淫無度是有心無力,只能在口腹之慾上用心鑽研。有一天他問學士汪藻知道世上有什麼美味。

順便說說這個汪藻。這是個典型的文人,且是「御用文人」,一輩子最值得提的就是干中書舍人,拜翰林學士的時候為朝廷起草的幾封極有名的詔書。但他不大會做人,一輩子宦海沉浮,比較坎坷。趙構問他安徽有什麼美味時,他引了梅堯臣的一句詩「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狸」,這個「牛尾狸」就是「果子狸」。說起來也巧,汪藻一生最敬重梅堯臣,而他最後一任職務恰是在梅堯臣的老家宣州。

宣州是在皖南,不過到近代,皖南似乎沒有吃果子狸的習慣,倒是皖北菜系中有「果子狸」一味,李鴻章曾在慈禧前說京城的果子狸製法不夠地道,實屬暴殄天物。

《隨園食譜》買回來多年。拿起來就是隨便翻翻,總覺書裡記載的吃法,講究太過。果子狸這動物看上去挺可愛,與人無爭,不過在山林間尋些野果昆蟲過活,沒想到,有朝一日,聞名中外,真是無妄之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