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官符」不該殘缺不全 - 紅學研究

站內查詢

關鍵詞:

紅學研究

「護官符」不該殘缺不全

《紅樓夢》是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問世二百多年來在民間廣為流傳,享有盛譽。讀過這部小說後最令人過目成誦的,恐怕當推第四回那四句俗諺口碑了,其實這是一張殘缺不全的「護官符」。

    這張殘缺不全的「護官符」雖然讀起來膾炙人口,形象地概括出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豪奢氣派,但是卻看不出他們名公巨卿的封位和高爵顯宦的權勢,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群傢俬萬貫的土財主。有史以來,「財」和「權」雖有聯繫,也並非完全一碼事,有財的並不一定都有權,薛蟠惹出了人命官司之後,薛姨媽之所以帶著她的一雙兒女千里迢迢投奔賈府,就因為當時薛家富而不貴,有財元勢,政治地位遠不如榮、寧二府的緣故。「為政難,不得罪於巨室。」(孟子語)官官相護,這是做官的訣竅。既然這張「護官符」上無官職可言,又何以護官?他們無權勢呵護別人,當然別的官僚也不可能保護他們。照此說來,新任為官的賈雨村看到的如果只是四句謠諺的一張「私單」,只能吊起他敲詐勒索的胃口,決勾不起他急於賣身投靠四大家族的慾望,那麼對薛蟠的人命官司,賈雨村也不會如此「糊塗」斷案。這樣的效果顯然不是作家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初衷,更辜負了他精心安排「護官符」的良苦用心。

    曹雪芹原著中,「護官符」的原貌應該是這樣的: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寧國、榮國二公之後,共二十房分,除寧、榮親派八房在都外,現原籍住者十二房。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保齡侯尚書令史公之後,房分共十八.都中現住者十房,原籍現居八房。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都太尉統制縣伯王公之後,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紫薇舍人薛公之後,現領內府帑銀行商,共八房分。

    對於「護官符」四句俗諺口碑下面作者所加的四句注文,證據是確鑿的,僅從以下兩方面足以證明:其一,據曹雪芹原作的描寫,當精於事故的門子為了討好賈雨村而解釋「護官符」時,有這樣一段文字:門子「一面說,一面從順袋中取出一張抄的『護官符』來,遞與雨村,看時,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諺口碑,其口碑排寫得明白,下面皆注著始祖官爵並房次。」然而高鶚續編本卻刪去了「其口碑排寫得明白,下面皆注著始祖官爵並房次」這句話。被刪除的這句話恰恰能夠證實兩點:1每句俗諺口碑下面確實有作者所加注的文字;2交待了注文的內容。其二,乾隆年間,部分收藏本都記載著原「護官符」的原貌,如劉銓福舊藏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殘存十六回本、陶洙舊藏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殘存四十回本、楊繼振舊藏的《紅樓夢稿》抄本、清代蒙古王府舊藏的《石頭記》抄本、戚蓼生序的《石頭記》、夢覺主人序的《紅樓夢》八十回抄本,這六種本子上,四旬俗諺口碑下面均有排寫得清楚明白的小注文字。

    是什麼原因使「護官符」變得如此殘缺不全呢?主要原因大致來自兩個方面:

    一、傳抄之誤。曹雪芹開始創作l=紅樓夢》的時間在乾隆初年,由於受當時印刷條件限制,前八十回還在他撰寫、修改過程中,就以手抄本形式傳播開了。脂硯齋是這部小說的最早傳抄者和評論者,而且批注條數最多,又最有價值。脂硯齋於乾隆十六年辛酉開始為小說寫評,乾隆十九年再評,他的手抄本批注以後,l=紅樓夢》呈輻射式傳抄於乾隆年間,當時文人中曾有「開口不談l=紅樓夢》,讀破詩書也枉然」之說,足見傳抄之盛,流傳之廣。脂本的傳抄者依附正文進行各種形式的批註:一般的有五種,如開首總批、眉批、夾批、正文下的雙行批注、回末總批;特殊的有混入正文寫成大字的批注、正文下的雙行批注下面的再雙行批注等;批注者有用硃筆批的,也有用墨筆批的;批注中少數有批者署名兼記年時的,也有只署名的,還有只記年月的,大多數則什麼都不附。傳抄過程中,由於抄書人水平的差異,難免出現走樣:有的人認為凡是小字都是抄書人自己所加,就將本屬於曹雪芹原著的小注文字混同於脂硯齋批注。如甲戌本中,有人就將作者原加在「護官符」每句俗諺口碑下面關於官爵與房次的小字,誤當作脂硯齋批注移抄在旁邊;有的把原應與俗諺口碑同樣用墨筆寫成的四句注文隨意改用硃筆抄寫。這種移位、換筆舉動,使原注與脂批更加混淆成一團。還有庚辰本前十一回的傳抄者,他本來是打算刪掉脂硯齋批注只抄錄曹雪芹原著的,結果連作者所加的注文也誤當脂批刪削得一千二淨。當然以上情況都是抄書人無意為之。

    二、有意刪改。清朝文字之獄屢起,出於私心雜念的干擾,對「護官符」及有關的描寫文字肆意進行刪改的也大有人在。有人認為反正是小說,並非記述實事,何必那麼瑣碎具體;有的人擔心內容具體的注文太顯露,萬一有挾怨影射的嫌疑,就會招致麻煩,甚至惹出殺身之禍來,倒不如刪去下面的小注文字省事放心。到了l8世紀末,由高鶚續寫四十回後.將曹雪芹原八十回抄本補足一百二十回,由程偉元採用木活字版付印,這種《紅樓夢》全秩正式本。就屬於有意刪改的情況。凡此種種,類似這樣的手抄本、刻本、評本或是排印本,一旦出手擴散,勢必造成謬種流傳,於是曹雪芹精心策劃、撰寫的「護官符」中那四句蜃本蔫}鏈瘩鼻釋、說明之用的小注文字也就不翼而飛了,到頭來只剩下光疊的四旬謠諺傳世。·刪削後殘缺不全的「護官符」給《紅樓夢》及其作者帶來哪些損害呢?刪改後的「護官符」內容變得空洞玄妙,難以琢磨,嚴重地影響了作品對作者反封建思想的準確表達,使本來就一目瞭然的「私單」變成一則難以揭底的啞謎,無休止地被後人揣骨聽聲、牽強附會地猜測考究,同時也為別有用心的人攻擊詆毀《紅樓夢》留下了縫隙。另外,它還使原著中有關「護官符」的描寫因此失去應有的照應,使有些故事情節缺乏堅實的根基和鋪墊,作者匠心獨運的、作為全書總綱的第四回也因此而大大地削弱了它統帥全局的力量。至於《紅樓夢》在流傳過程中所經歷的被人們曲解的坎坷遭遇,跟「護官符」被刪改得如此殘缺不全也有一定程度的干係。

    《紅樓夢》一書所描寫的大量事實證明,「護官符」是封建地主階級維繫他們統治的一種象徵,以賈府為代表的四大家族所以能夠為所欲為,就是因為有「護官符」為他們充當護身之神。封建國家政權的階級實質,只不過是不法的貴族、地主手中任意擺佈的工具罷了!曹雪芹的「護官符」正是形象地表現出這一點。因此「護官符」應該恢復其本來的面目,只有補足那被刪掉的四句小注文字,才能有力地擔負起全書總綱的使命。因為它在《紅樓夢》中就像一個人的大腦,連及並支配著故事中大大小小的矛盾線索,只有四句俗諺口碑配上每句下邊的小注文字,二者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完美地體現大家族是大貴族、大官僚、大地主、大皇商的統一體,使讀者讀後悟出一個道理:四大家族不倒,民無寧日,國將不國;封建社會不滅,社會不能進步。這才是《紅樓夢》這部長篇巨著真正的價值所在,也是偉大現實主義作家曹雪芹的偉大之處。現在通行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版本(1957年北京第一版),沿襲了高鶚、程偉元乾隆壬子木活字本(舊稱「程乙本」)的謬誤。「護官符」由於謬種流傳而造成的缺漏,今日該是糾正彌補的時候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學研究